這套臺北市的66㎡小公寓面積不大,優(yōu)點是樓層凈高有4米,可改造局部隔層。設計師去除遮蔽垂直凈高的非承重墻體,釋放寬闊透亮的空間,同時精算樓板高度、動線走向,形成具有流動感的趣味布局,以玻璃與鋼骨糅合視覺張力,重新定義率性不拘的生活態(tài)度,契合屋主自身特質。
平面布局圖
設計需求:
1、拆除舊有壓迫的硬體規(guī)劃,還原寬敞挑高空間;
2、既有空間變動限制下,重新梳理樓中樓的流暢動線;
3、屋主明確指定鋼鐵材料,偏好日系工業(yè)感氛圍。
鞋柜收納
利用100cm的高低落差,緊貼墻體輪廓延展出一面收納鞋柜。溫煦日光隱約若現(xiàn),簡凈透亮的空間為入戶玄關增添幾分靈動趣味。
從屋主的收納習慣著手,精心選用1/3的穿透沖孔鋼板做為門片,并延續(xù)此手法至立柜背面。依墻布置的柜體,巧妙拓展餐廳收納、遮飾玄關紛雜鞋履,同時不影響采光通風,一舉多得。
沿著超耐磨木地板進入客餐廳,4米凈高瞬間消解視線壓抑感。
落地窗設置純白直立簾輕篩柔和日光,簡樸溫醇的原木餐桌,中心垂掛Modern Fan吊扇導引舒適氣流。
純白直立簾
伴隨愛犬靜坐于此嬉戲玩耍、啜飲咖啡或閱讀辦公,形成自然溫潤的一幅舒心光景。
為爭取更多使用空間,將意大利Natuzzi雙人沙發(fā)倚窗放置,讓出合適的電視觀影距離。
客廳舍棄茶幾,不影響開放式空間流暢寬闊的行走動線。
電視柜以無印良品深黑、胡桃木移動式矮柜替代,保有充裕挪移彈性之余,可以有效歸整影廳娛樂設備。
上層采用雙層木框作為書墻,特意不做滿,底層以灰泥延伸一道植栽淺臺,為走廊點綴一抹清新綠意。雙向開口設計,不僅便于女主人拿取書刊與工具書,連帶牽引上、下層的視覺動線,敞開靈活無拘束的互動尺度。
為回應屋主心中所想,以鋼鐵為核心材料,簡凈純白的基底,摻揉銀灰不銹鋼、冷黑裸露鋼骨,形塑個性硬派氛圍,再揀選自然溫潤的深棕木地板、回收木、纖維板與原木百葉加以調和,營造充滿內斂細節(jié)的日系工業(yè)風。
淺L型吧臺,遮擋瓶瓶罐罐
熱愛烘焙下廚的屋主擁有眾多調味瓶罐,設計師以水泥空心磚砌疊出淺L型吧臺,巧妙包覆不銹鋼料理臺,隱藏多種廚房瓶罐與器皿,維系簡潔有序的烹調視野,恰到好處的高度,也不影響和其他空間的互動交流。
仔細考量屋主需求和空間格局,依照排油煙機和風管安裝高度,精心裁定約2米的樓板凈高。挑選黑鋼方管與纖維板,打造穩(wěn)固結實、風格強烈的樓板結構,不規(guī)則粗獷紋理,自然散發(fā)率性不拘的獨特氣息。
順延灰泥漆面量身定制一套易清潔的不銹鋼廚具,串連水平走向的銀灰裸露風管,搭配復古木質抽屜門板,通過剛柔異材質對比,調和復古溫暖的生活雅趣。
側面最大程度發(fā)揮畸零空間的功能,收納小件廚房電器,貼心預埋插座,置放于此同樣能運轉使用,擴展順手流暢的烹飪空間。
女主人是SOHO平面設計師,需要一處揮灑創(chuàng)意的辦公書房。設計師不放過任何零碎角落,以溫潤回收木延展出桌臺、層架,底部搭配開放柜格強化收納功能,美觀又實用。
串連臥室的樓梯,延續(xù)簡練黑鐵+木質架構,搭配極簡線條的單邊扶手設計,消解笨重感。屋主的愛犬相當活潑好動,因此設計師精心推算了每層踏面間距和高度,打造安心且踏實的垂直動線。
沿著70cm的樓梯向上,來到主臥休息區(qū),臥室門選用木框壓花玻璃,透光不透人,讓陽光自由浸潤滿室,營造明亮紓壓的睡眠環(huán)境。
原木百葉簾+70cm深吊柜
床尾選用黑鋼與玻璃切割為三等份懸吊鋼構,強化隔音效果、緩解冷氣逸散,同時引領垂直、水平向度的自然光流動,視線靈活無阻斷,以便關照家人即時動態(tài)。
溫暖原木百葉簾,保有充裕休憩隱私,推算玻璃窗框與天花大梁的差距,增設深度近70cm的吊柜,收納換季寢具和衣物。
休息區(qū)垂直凈高約1米9,去除多余裝飾,采用復古、工業(yè)質感的家具堆疊個性品味,以沉靜的森林綠一路蔓延主墻,經由電視轉向,形塑隨性愜意的休息場景。
無主燈設計,去除多余裝飾
轉角后面是衣帽間
在既有管道間結構框架下,設計開放雙入口引導回字形動線,室內保留水泥漆墻、裸露明管,以吊衣桿與PP收納盒滿足男女主人的衣物收納,以便未來依需求調整陳列。
敞開木框霧透玻璃門,即可看到純白+雅灰的復古馬賽克磚,延展包覆清新明亮的沐浴環(huán)境。
衛(wèi)生間面積不大,特意不砌滿干濕分離腰墻,抹除實墻造成的沉重壓迫感,同時方便掛放衛(wèi)生紙架。
簡潔的壁掛面盆,不顯擁堵,順延上梁有序布置梳妝鏡和吊柜,考慮到愛犬于此如廁,貼心托高洗衣機置放平臺,避免沾染。
設計師采訪
Q
里心相當重視屋主特質與故事,這次設計選擇何種方式與材料進行詮釋?
A
從事平面設計的屋主,對材料質感有一套獨有見解,初始討論定調時,即明確提出以鋼鐵為核心材質,因此選用裸露黑鋼編織樓板結構,揉合不銹鋼、空心磚與纖維板調配,鋪述復古率性品味,并且講求分毫不差的明管走向、角度,維持視野的縱橫秩序,借以呼應屋主內斂印象。
Q
針對小戶型樓中樓,如何劃分全屋空間和動線?
A
舉例而言,此案存有既定變動限制,首先確定樓梯位置定下動線與布局,綜合考量屋主習慣與需要,卸除原有沉重壓迫的硬體,盡可能放大公領域尺度,活用4米樓層凈高,衡量廚房抽油風管與機臺條件,劃分出垂直樓層的比例分配,進而調整四個踏面連結與互動關系。
一組對比圖
樓梯
廚房
設計單位:里心空間設計
供稿:decomyplace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lián)系刪除或協(xié)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