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木兮——西雙版納覓茶之源

南糯問茶

從易武下來的第二天,我便被“發(fā)配”到南糯山石頭老寨做起了茶農(nóng)。南糯山位列“新八大茶山”之首。山上有一株人工栽培型古茶王樹為中國之最,石頭老寨建于明朝末期,是一個純愛伲族聚居村落,居民生活狀況一直很差。

在去南糯的途中,我問這滿眼的綠色是否都是茶樹。陳哥說很多已經(jīng)不是茶樹了。這些年越來越多的茶農(nóng)在利益的驅(qū)使下而改種橡膠。橡膠樹雖然每年要比茶樹多收益三四成,但是每棵橡膠樹就是一臺小型抽水機,常年從地下汲取水分,造成這幾年日趨干旱的天氣。盡管政府禁止農(nóng)民私自種植橡膠林,情況依然沒有改善。陳哥說起這些顯得有些激動,他這幾年努力工作,也是為了搶在橡膠樹占領(lǐng)茶山之前為普洱多做些事情。

這事在我借住的梭二家也得到了印證。梭二是30出頭憨厚老實的男人,也是這石頭老寨10余戶人家的最高行政長官。在他的算盤上,橡膠樹不僅利潤大,見效快,而且種植起來比較清閑——天氣不好,身體不舒服,都可以找借口不去采,橡膠依然在那里等著?墒遣枞~就不同了,每季茶只有那么幾天的時間,不采便老了,有時候每天要工作10多個小時,辛苦又賺不到錢,所以梭二家也已經(jīng)開始種植橡膠了。

梭二很喜歡坐在他簡易的茶桌前,為我泡一道修路茶。所謂的修路茶,其實是陳哥義賣的撥瑪寨生普。石頭老寨人少力薄,村寨的交通條件惡劣。版納只有干、雨兩季的區(qū)分,每年的近大半年村寨道路小車都無法通行,居民生活極為不便。這批1000公斤的“修路茶”,所得茶資將全部用做修葺山路,希望改善當(dāng)?shù)鼐用竦纳钯|(zhì)量,也使今后做茶人的路,走得不再那么艱辛。

若不是幾年前普洱在國內(nèi)國際茶葉市場的瘋狂表現(xiàn),梭二一家還是無數(shù)普通茶農(nóng)中的一員,茶葉和苞谷(玉米)是一家人全年的收入組成。

1996年時,大樹茶和臺地茶一個價,4.2元/公斤,但每公斤茶葉要交1.8元的龍頭稅。梭二家有40畝茶地,年產(chǎn)量約為1噸。加之自家辦的一個小小的茶葉初制所,從其他農(nóng)戶家里收購鮮葉,加工成青毛茶出售,補充一些收入,這樣的日子過得也算不錯。

2005、2006年,是普洱茶的瘋狂時代。國內(nèi)的高端市場運作,定下了普洱茶高價位、高增值空間姿態(tài)。普洱茶的超越了它本身的價值,儼然成為異常珍貴的收藏品,動輒幾百萬元一餅的普洱使不少茶商一夜暴富。

2007年是普洱茶瘋狂的極限,在無數(shù)人變賣家產(chǎn)投資普洱時,梭二也曾以50元/公斤的價格,收購了1500公斤青毛茶,加入炒茶大軍。后來有茶商出價140元/公斤要買梭二的茶,但他堅持要以150元/公斤出手,結(jié)果錯失良機。不出幾天的時間,普洱的市場價格直線回落,“100元也沒人要,90元也沒人要……”梭二在講完這句話后,便陷入了沉默。

那次炒茶,梭二的損失還遠(yuǎn)不止如此。為了追求利潤,梭二將家里幾十年的大樹茶砍掉,全部種起了臺地茶。大樹茶根深葉茂,光照更多,空氣純凈,味道醇厚,只是它需要更多的空間來吸收養(yǎng)分,相同種植面積的大樹茶產(chǎn)量要比臺地茶少許多。對于砍樹這種沒有遠(yuǎn)見的行為,梭二至今仍后悔不已。

本站轉(zhuǎn)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quán)異議,請在3個月內(nèi)與本站聯(lián)系刪除或協(xié)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wǎng)"的文章未經(jīng)本站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爆料、授權(quán):news@ynhouse.com。

相關(guān)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