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漂吃喝玩樂之三:木如寧巴

木如寧巴很檢驗人的普通話水平。開始我以為是“墨如林巴”,后來又以為是“木如林巴”,到了寺門口看見石碑上刻著“默如寧巴”(按說這該是標準答案了吧),可買張拉薩手繪地圖,這稱呼又變成了“木如寧巴”。

>>相關閱讀:
云游客:所謂藏漂
藏飄之榜樣人物:好人村郎
藏飄之榜樣人物:風轉阿剛
藏飄之榜樣人物:我在拉薩的小日子
藏漂吃喝玩樂之一:淘寶
藏漂吃喝玩樂之二:做藏裝
藏漂吃喝玩樂之三:木如寧巴
藏漂吃喝玩樂之四:拉薩美食地圖

其實怎么都算對,藏語本就是深受梵文影響的拼音文字,藏譯漢過程中遭遇的此等“模糊”,比比皆是。

西川說,生命不值錢。但既為生命,就需要安慰。這安慰在拉薩,來得特別盛大宏偉、體貼入微。有雄踞一方輝煌耀眼的三大寺,也有藏于巷陌簡樸家常的小寺們。無數(shù)信眾無數(shù)轉經筒無數(shù)“嗡嘛呢唄咪吽”,每日在八廓街自如交匯。他們來自各地,他們將去往何處?他們根據(jù)什么制定路線,或只隨神指引的腳步?他們在一個寺獻上自己的財富,在另一個寺獻上自己的身體,所有的寺廟都擔當同一份責任,還是各施其職、各有神通?疑問的對面并不意味著答案,至少在拉薩是這樣。

不必疑問,只需信著。無數(shù)面龐擦肩而過,無一例外安詳歡快,這便是緣由所在。不是糊涂,不是愚昧,藏人的語言系統(tǒng)里,大概沒有“追根究底”這個詞。相比起我們熱衷定義的科學世界,很顯然一個天馬行空的幻想世界更適合他們。拉薩由此而來,拉薩的亙古不變與萬端變遷全由此而來。

所以我不關心木如寧巴殿上供奉著何方神圣,只眷戀著那一派日常。與其說這是一個寺廟,不如說這是一個居民大雜院:低矮的門楣擋住日影,狹小的過道堆滿雜物;院落中央是一個公共水龍頭,婦女們圍繞著它麻利勞作,孩童們圍繞著它頑皮嬉戲;院落一頭堆著煨桑用的桑枝,另一頭曬滿衣物;寺門口的貨攤既販賣油鹽醬醋飲料零食,又供應茶磚酥油青稞酒,人的口糧神的祭品,一視同仁和平共處;殿內陰涼肅穆只有灰塵在跳舞,殿外人聲喧嘩日頭正高睡意漸濃……對照太強烈反滋生和諧,背道而馳卻相輔相成。

住在二樓的小喇嘛只有十九歲,他從貢嘎的主寺被派到這里,借隔壁鄰居的灶臺做飯。打水仗時勇猛非凡,安靜下來又靦腆異常。他邀請我們進屋喝茶,只用眼神表達著熱情。這里沒有語言,語言被某種魔力暫時囚禁。微雨的窗外,大昭寺金頂收斂了光芒,默默相陪。室內的我們不約而同放松身體,享受木如寧巴給予的片刻恍惚、莫名失神。

拉薩有許多這樣無須買票、驚喜多多的個性小寺。尋到一處,你和拉薩,彼此又近了一步。

【附】:

網(wǎng)上查到的資料(在拉薩時不知道的背景資料,并不妨礙我對木如寧巴的由衷喜愛):拉薩有句老話:“先木如后大昭”,可見木如寧巴的重要性。木如寧巴,位于大昭寺的正東方,與大昭寺僅一墻之隔。相傳最早建于吐蕃贊普赤·熱巴巾時期,據(jù)《西藏王統(tǒng)記》記載,赤·熱巴巾崇信佛法,大興伽藍。他的受養(yǎng)僧、時任大缽闡布的娘·丁增桑布于公元820年在大昭寺四周修建了六座佛殿,東面為木如,即今之木如寧巴。五世達賴喇嘛在17世紀對寺院有過擴建活動,并將其作為乃窮寺神巫在拉薩城內的一個落腳點,每年傳召大法會期間,乃窮寺的僧眾就聚集在這里舉行典禮。寧巴,意為古老的,這是相對于新的木如寺而言。十三世達賴時期,木如寺又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修葺擴建,與此同時,乃窮神巫釋迦亞培在小昭寺東南、大昭寺東北修建了一新木如寺。由此大昭寺東的木如寺稱作木如寧巴,即舊木如寺。(文圖/望月者)

(云南房網(wǎng)為《云觀察》唯一授權發(fā)布網(wǎng)站,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轉帖,否則后果自負!)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lián)系刪除或協(xié)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wǎng)"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