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保護個人信息有招數(shù)

每天接連不斷的推銷電話、短信,甚至上午買車,晚上就有保險公司找你……個人信息的泄露給很多人增添了不少煩惱。其實在數(shù)字時代,如何保護個人信息在各國都是難題,政府需要不斷想出新辦法來保護公民個人信息不被泄露。

德國隱私保護法極嚴格

同事要到法蘭克福出公差,委托記者提前訂酒店。找到酒店后,經理將客人姓名、房間及價格等信息整理好,最后按慣例要求出示信用卡作為預定擔保。碰巧記者沒有帶信用卡。“那你有名片嗎,或者提供你的家庭住址?”

記者遞過名片。酒店經理一邊記錄一邊說:“有你的家庭住址,萬一你惡意違約,我就可以上門找到你!狈块g訂好后不久,同事的行程發(fā)生變化,酒店房間只好取消。“這很正常,沒有關系。你提供給酒店的客人姓名及你的名片,如果不想再過來取我們就幫你銷毀!本频杲浝碚f。

德國個人信息的作用之大及德國人對個人信息的重視和保護,由此可見一斑。在法蘭克福生活近一年來,記者幾乎從未收過除手機運營商之外的其他廣告短信,電子郵箱也是,唯一能看見的“垃圾廣告”只有信箱中哪兒舉行展覽、比薩餅店搞優(yōu)惠之類的小單子等。

事實上,德國對個人信息的尊重和保護并非全憑自覺。早在電子化遠未普及的1970年,黑森州就頒布了旨在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的《數(shù)據保護法》,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隱私保護法。8年后,德國聯(lián)邦政府開始正式立法保護公民個人信息。此后,德國聯(lián)邦政府設立的《聯(lián)邦數(shù)據保護法》和各個州的數(shù)據保護法相互配合,全面保護德國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

按照法律,收集、處理和使用公民個人信息都是受到管制的。有了法律保障,德國人關于個人隱私信息的意識逐漸樹立起來。盡管如此,如今網絡的無界傳播還是帶給個人信息保護造成不少困擾。在德國,網絡社區(qū)在年輕人中的普及使得他們在網上分享自我的要求越來越強烈,也給了一些私人公司通過網絡收集個人信息以可乘之機。

為了保護個人信息,德國政府變得更忙了,2009年,谷歌曾因在德國搜集實時街景地圖時是否侵犯公民個人隱私遭到調查,此后,臉譜、蘋果等公司都遭到過類似調查。

日本信息保護成商機

2002年,日本實施居民基本登記冊上網制度,為使每個市民都能放心地享受IT社會的便利,日本政府向國會提交了關于保護信息的五部法律。其中,最重要的是《個人信息保護法》,該法2005年4月1日開始全面實施,此后,5000個擁有個人信息的企業(yè)都被視為信息處理機構,需要向主管大臣報告有關情況,如果沒有根據新法律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將遭到刑事處罰。

從事智障兒童教育的愛愛美術館營業(yè)部長池內巴里告訴記者,因為利用個人郵箱、電話、短信等業(yè)務沒有受限制,所以也經常出現(xiàn)垃圾郵件、信件廣告和電話推銷。不過,買賣個人郵箱、電話號碼、住址等都是《個人信息保護法》禁止的。根據該法,軟銀、AU等移動電話公司都不能出售顧客的個人信息。

在早稻田大學擔任兼職講師的一位日本人告訴記者,由于《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條例的推廣實施,不隨便使用個人信息、泄露他人個人信息,已經成為一般性常識。例如,教員想和學生聯(lián)系,需要了解學生的電話號碼,就要向管理大學生個人信息的部門提交申請書,如果申請不被批準,就無法知道學生的電話號碼。

在日本重視個人信息保護的情況下,個人信息的保護也成為巨大商機,一些社會團體和公司致力于從事與個人信息保護有關的業(yè)務。比如“SecurityNEXT”網站上每天隨時發(fā)布個人信息泄露的事件、政府和企業(yè)采取的對策、出售各種保護個人信息的書籍、軟件等。除了公司,一些民間組織經過認證,也在每天刊登信息泄露的情況,并且傳授防止個人信息泄露的方法。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lián)系刪除或協(xié)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