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網易6月赴港上市 “一生一次的發(fā)財機會”又來了?

上周,隨著京東、網易即將在6月赴港上市的消息傳出;4月30日凌晨,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官網披露了招股書;此外,包括百度、攜程等巨頭企業(yè)同樣有回流港股的跡象。

一時間,微信朋友圈里,各種理財計劃、打新計劃已經迅速開啟了資金募集。

“X總,有興趣參加京東香港IPO的新股配售和打新嗎?”

“100%保本+3%保收益,周期不到一個月!

京東網易6月赴港上市,“一生一次的發(fā)財機會”又來了?

“我們是港資券商,有部分稀缺份額……去年阿里港股上市,我們拿了10億美元,國泰君安的份額還是從我們這里拿的?梢韵瓤次遗笥讶,有興趣發(fā)資料,具體溝通。”

這樣的場景,很多人并不陌生。

去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二次上市,內地股民圈曾掀起“去香港打新”的狂歡,甚至有自媒體將其稱為“一生一次的發(fā)財機會”。

當時,不少理財師的口號是:“老婆女朋友雙十一花的錢,兄弟們申購阿里巴巴港股新股賺回來!”

京東網易6月赴港上市,“一生一次的發(fā)財機會”又來了?

看起來有些陌生的“港股打新”,在一些券商和顧問機構的賣力推銷和輔導之下,變得越來越可操作,對于沒有香港券商賬戶的內地股民而言,還有第三方機構開設了手把手的教程。

京東網易6月赴港上市,“一生一次的發(fā)財機會”又來了?

但對于大多數內地投資者,以及互聯網和文娛領域的小白而言,“港股打新”靠譜嗎?

阿里京東網易回歸,是時候分享家門口的資本紅利了?

根據騰訊一線的報道,京東最快將于5月31日在港交所掛出招股書,并于6月4日左右開始招股。而網易則對6月11日二次上市的消息不予置評。

自上周起,不少機構投資者已下了“引子單”,即意向訂單。事實上,早在半個月前,就有致力于港股的機構、代理開始放出相關打新項目以吸引投資者入局。

相較于A股,港股估值更低、機制更健全、市場更成熟,打新中簽率甚至可以達到“人均一手”。

2019年11月中旬,阿里巴巴回歸港股吸引全球投資者的目光。因此,剛剛獲得香港銀行賬戶的馬先生也成為打新阿里巴巴大軍中的一員。

京東網易6月赴港上市,“一生一次的發(fā)財機會”又來了?

首次嘗試港股打新的他,體會到了高中簽率帶來的回饋。

“打新阿里比想象中的容易,認購的時候市場給出的一些預測是一手中簽率30%,但最后實際的一手中簽率已經達到了80%。”

11月26日盤后,阿里巴巴股價鎖定在187.7港元,當日漲幅6.65%。“我中了一手,本金差不多是1萬9港幣,上市后第二天,開盤拋出去的,賺了不到1200港幣,跟A股打作對比,中簽容易,但想賺特別多,也得看運氣!

面對或將到來的京東及網易IPO,馬先生也表示將會繼續(xù)參與打新,而就目前市場活躍度而言,與馬先生相同樣摩拳擦掌的投資者不在少數。

在2019年阿里巴巴登陸港交所的引領下,無論在企業(yè)角度還是投資者圈層內均掀起一輪“赴港熱潮”,越來越多的內地投資者開始向港股傾斜,打新則成為第一登陸點。

低風險高收益、中簽更容易,是港股打新的最大“賣點”。

對于港交所來說,上市條件沒有A股苛刻,每年IPO上市的新企業(yè)也較多,加之沒有A股的新股發(fā)行當天市值“不超于23倍市盈率”的隱形紅線,所以收益也較高。

京東網易6月赴港上市,“一生一次的發(fā)財機會”又來了?

有分析師向娛樂資本論表示,2020年值得關注的打新股票有三大板塊:醫(yī)藥股、物業(yè)股,以及回歸中概股。

業(yè)內公開的“潛規(guī)則”:一人多賬戶,提高中簽率

港股中簽率遠遠高于A股,是業(yè)內不爭的事實。

根據數據,2016-2018年兩年間港股打新的中簽率大概為68%,而A股的中簽率平均低于0.5%。

據媒體報道,去年11月回歸港股的阿里巴巴,開盤上漲6.59%,單手中簽率80%左右;而同在去年上市的保利物業(yè),開盤當天上漲29.2%,單手中簽率可以接近100%。就算是中簽率較低的醫(yī)藥股,如康方生物,12%左右,也遠高于A股的中簽率。

為什么中簽率這么高?

首先,港股實施的是優(yōu)先保證一戶一簽的分配政策,盡量每個申購者都能抽到一手,剩余股票再根據遞減原則進行分配。

另外,A股打新的中簽率,和戶主所持有的股票市值有關。比如在申購日前20個交易日,戶主賬戶上的平均股票市值需要在1萬元以上,來作為“底倉”,才可獲得打新資格。也就是說對于A股打新來說,需要賬戶里存有足夠多的資金,才能夠擁有更大額度的申購,和更高的中簽概率。

港股申購則沒有市值限制。在申購時,需預先繳納資金,若未中簽,資金會退回。小娛從券商處了解到,一般來說,港新股申購平均一手需要5000-10000港幣資金(折合人民幣4601-9202元),對于小散戶而言,非常友好。

打新的單位是“手”。一手新股,在A股市場限制在100股,然而在港股市場,一手股票的數量卻可以由上市公司自行設定。從100股,到幾千,甚至到十萬股手,都可以。

然而,對于散戶來說,只中一手(100股或更多)并不能帶來更多收益。那么,怎樣才能進一步提高個人中簽率?

京東網易6月赴港上市,“一生一次的發(fā)財機會”又來了?

秘密就在于,一人多個賬戶。

原則上來講,在港交所一個人只能開一個打新賬戶,只能參與一次新股搖號。然而,由于香港ID認證系統設置原因,香港身份證號只有8位,無法精準識別內地18位的身份證號。

所以利用這個漏洞,不少人通過不同券商開多個賬戶,或收集身邊的(和本人同屬一個地區(qū))的親戚好友的身份證號,以自己的名義開戶。“我見過最多的一個人,開了九十幾個打新賬戶!币晃淮磉^港股打新業(yè)務的操盤手小M告訴小娛。這已經是業(yè)內公開的“潛規(guī)則”。

誠然,理論上來講,申購的“賬戶”越多,總體中簽率會下降。但是,一人多個賬戶的操作,卻可以大大提升個人的中簽率。

“這樣的方式,卻極大影響了香港本地人的中簽率。但對于這個‘灰色地帶’,目前港交所并沒有拿出更有效的措施來阻止!毙說。

通常來說,打新有兩種形式:現金和杠桿。

前者很簡單,在自己的賬戶里存入一定數額的現金,如50萬,再拿這筆錢去申購相應股票即可;后者杠桿,又叫“融資申購”,也就是說,自己投入一部分本金,再去券商融資另一部分錢,一起申購股票。

一般來說,券商加給散戶的杠桿可以是本金的10倍左右,更有激進的,可以翻到20倍。也就是說,原本50萬的現金,加杠桿后可以達到500萬甚至1000萬。一旦中簽,收益率也是成倍的增長。

所以只要看準股票,在開盤當天可以得到豐厚的收益!笆找媛试40%-50%是有的。像有的人投入30萬本金,最后賺到82萬,也是可能的事情!毙告訴娛樂資本論。

其實,在股市大趨勢向上的時候,這項操作可謂福音。但在熊市里,貿貿然上杠桿打新,投資人只會以更快的速度尸骨無存。

京東網易6月赴港上市,“一生一次的發(fā)財機會”又來了?

有趣的是,隨著打新的流行,也養(yǎng)活了不少衍生下游產業(yè)鏈。比如針對打新的“培訓課”,價格從幾百到幾千不等。

一些垂直在港股美股領域的自媒體,除了平時分享股市資訊,更重要的業(yè)務,就有售賣打新課程一項。這些課程主要針對無相關經驗的打新“小白”,從開戶流程,到運作機制、中簽率計算,選股技巧等等,不一而足。

同時,這些自媒體也是券商的推薦人,通過給散戶推薦合適的券商,并指導他們開戶,從中收取傭金。并開放收費社群,供同好交流分享。

小娛發(fā)現,隨著網易和京東赴港二次上市逐漸明朗,不少相關領域的自媒體也陸續(xù)開放了新一期的打新課程。

如下圖這個發(fā)布于一周前的港股打新課程,價格299元,第一期共招500名學員,剛發(fā)布不到一天,學員就全部招滿,并將在6月份繼續(xù)開設第二期。

京東網易6月赴港上市,“一生一次的發(fā)財機會”又來了?

港股打新三大風險:破發(fā)、外匯管制、代理騙局

在港股打新實際操作中,除了優(yōu)越的靈活性、高收益、高中簽率之外,同樣存在外匯管制、破發(fā)、代理騙局等一系列不確定性左右,也正因如此,有相當一部分投資者所獲回報遠不及預期,甚至交了高額學費。

據智通財經APP統計,2020年第一季度,港股共有37只新股上市(剔除轉板),數量與2019年同期持平,新股認購需求旺盛,平均超額倍數達181.20倍。

但在收益率中卻不盡如人意,2020年至今港股打新權益收益率約34.77%。對比2016-2019年,港股全年打新的權益收益率同樣表現出色分別為115.65%、325.69%、270.26%和167.85%。

今日,華興資本董事總經理及國際股票資本市場主管宋旸接受訪問時表示,目前已經有中概股查詢有關回港作第二上市的事宜,預料今年下半年香港新股市場轉趨活躍。中概股回歸香港作第二上市并非必然,但他預計,未來3至5年內最多約有50至60家中概股來港上市。

面對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中概股回流,勢必將有更多的內地投資者涌入港交所,加入到打新大軍中,基礎的增大,中簽率也難有保證。

而在一眾投資人最為關注的收益問題中,港股打新也并非穩(wěn)賺不賠。

由于港新股沒有定價限制,價格由新股承銷券商、發(fā)行人根據市場供求情況定價,加上港股沒有漲跌停的限制,所以新股上市之后,出現大幅上漲乃至破發(fā)都是正常現象。

同樣是2019年11月,早于阿里巴巴登陸港交所的中國抗體與瑞誠中國傳截至12日收盤,中國抗體報6.00港元,較發(fā)行價7.6港元下跌21.05%,市值蒸發(fā)近16億港元;瑞誠中國傳媒截至收盤報1.24港元,較發(fā)售價下跌0.8%,最新總市值為4.96億港元。盤中一度上漲12%,但隨后下跌。

據不完全統計,在2019年的新股中,股價上漲的新股有71只,跌破發(fā)行價的新股為86只,占比52%,跌幅超過50%的有23只,占比13.94%。其中,跌幅最大的為連鎖餐館營運商賞之味,跌幅為85.7%,中期虧損擴大88%。

此外,港股打新不同于A股在中簽后認繳資金,港股需要事先通過現金賬戶預繳資金凍結,一般來說,一手新股所需的資金大概是2500-20000港幣。

京東網易6月赴港上市,“一生一次的發(fā)財機會”又來了?

這樣來看,如果投資者想要通過港股打新獲利,那么便需要通過開通大量賬戶提高中簽率,其相應所需的資金需求也在增加,對于小散戶來言,這種操作方式難度極高。

縱有港股千般好,但對于內地投資者來說,同樣存在諸多不可忽視的陷阱,而這些陷阱,現如今已被別有用心的商家加以利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內地投資者如果想要港股打新以及后續(xù)交易中暢通無阻,那么就需要開立香港賬戶進而通過香港交易所證券賬戶進行,滬港通、深港通是只能進行交易,無法打新。

但對于絕大部分內地投資者來說開立香港賬戶絕非易事。

目前,開設香港賬戶,投資者可以通過親赴香港通過購買理財產品、保險或是定期存款獲得,以花旗銀行為例,開設香港賬戶,需要投資者存入150萬港幣定期存款,其他銀行對于存款的要求也至少在50萬港幣上下。

其次,投資者也可以在內地通過券商推薦“見證開卡”,不過近年來開立香港賬戶政策不斷收窄,即便通過券商溝通后也至少需要存入數萬元定期存款才可開戶。

因此,當下港股交易平臺層出不窮,利用投資者無法與港交所直接溝通的痛點“代炒股”、“代打新”從中賺取杠桿利率差價、傭金。同樣,也并非所有交易平臺均為港交所認定的持牌機構,大量無牌照機構實為依托有牌照機構進行交收的代理商。

除此之外,部分機構存在以港股打新開立私募項目的嫌疑。

目前,針對京東、網易或將港股IPO的信息,部分代理機構已經開始放出相關項目以吸引投資者入局。不過,這所謂的“代打新”項目,其資金用途并不透明。

更有不法分子,采用A股中常見的資金盤騙局,先私下拉攏受害者以高收益、優(yōu)質票為噱頭在私設的平臺上進行虛假投資交易,當資金募集到一定數量后便會跑路消失。

更為重要的是,對于一般投資者來說,如何入金、出金是最為關鍵的一點,大部分投資者在入場前并不知曉在沒有香港賬戶的前提下其在在港交所獲得的利潤無法通過正常途徑轉入內地。

受限于我國外匯市場管制,投資者在港股中的獲利只能提現到香港銀行卡,在不超過每年每人5萬美金的規(guī)定下可轉回內地本人賬戶,超過部分投資者一般通過購物、購買保險等途徑消化。

在入金的過程中,不具備香港銀行卡的投資者只能通過先購匯后轉賬再打新的途徑,額度同樣為每年每人5萬美金,過程極其繁瑣,且在購匯的過程中只能申請旅游用途。

資深港股玩家“羊羊羊”表示:“港股本質上是一個長期套利的過程,一個賬戶放1-2萬港幣,一個賬戶一年賺幾千元就可以,現在很多代理都在夸大收益,甚至用加杠桿忽悠韭菜入局!

那么這樣來看,港股打新對于一般投資者而言并不是各方代理機構口中的“暴富良機”,在2020年外部環(huán)境持續(xù)復雜的影響下,港股打新也很難成為投資者眼中所期望的理財神話。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