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讓世界“貧困線”看得見

當攝影師與經濟學家結伴同游世界,探討貧困問題時,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趙峰和妻子林惠儀給出的答案是:用給食物拍照的方式解讀貧困線。

林峰夫婦的成果,是一組看起來名為“貧困線”的千篇一律的照片:一張報紙中間整齊地碼放著青菜、主食、水果或肉類,照片下有一行小字,標注著金額和拍攝地。

這意味著,掙扎在貧困線上的人們每天會為食物花多少錢。在美國,這個數(shù)字是每天4.91美元,而在馬達加斯加,僅有64美分。

近期,“貧困線”網(wǎng)站重新上線,通過更好的交互性設計,讓使用者更清楚地明白,對世界各地而言,什么是貧困,什么又是饑餓。

“歸根到底,食物才是生活的必需品”

3年前,趙峰在美國紐約和印度加爾各答各待過一周。

站在華爾街上,西裝革履、衣著光鮮的人們步履匆匆而過,無視路旁衣衫襤褸的乞丐。凌晨時分,很多無家可歸者在火車上和衣而臥,這是他們可以得到休息的惟一方式。

而在加爾各答,人們開車從機場駛往市中心,左邊的車道上同樣睡滿了無家可歸的人。當?shù)厝烁嬖V趙峰,這是惟一可以睡覺的公共場所,如果去建筑物附近,會被保安趕走。

這讓他開始思考:紐約的貧困和加爾各答的貧困,究竟哪個更好?這個問題深深引起了他的好奇與擔憂。

而此時,妻子林惠儀正為在旅行中找一些“有意義且雙方共同感興趣”的事煩惱。她是學經濟的,職業(yè)是市場調查,丈夫趙峰則是專業(yè)的運動員和攝影師,兩人接觸到的理念和想法都有所不同。貧困,恰恰成了雙方共同關心的焦點。

貧困線的全貌太過復雜,趙峰覺得,像自己這樣的門外漢,想要加入這個討論,就要以一種與眾不同的方式。就像他在自己網(wǎng)站上所寫的那樣,“探索一個簡單的問題:貧窮到底意味著什么?”
學經濟出身的林惠儀習慣于自上而下地看問題,包括國家重大政策、政府導向性等。但作為個體,她又總會接觸到非常生活化的東西,和頭條新聞或是假想模型大不相同。兩人打算,用最直接的方式呈現(xiàn)貧困的狀態(tài)——食物。

“我認為食物在絕對貧困線的設定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绷只輧x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基本每個國家和組織,比如世界銀行,都會考慮到食物的最少數(shù)量。歸根到底,食物才是生活的必需品!

維持人生存一天的最低熱量是多少?在當?shù)刭徺I滿足最低需求的食物,需要花多少錢?答案并不難找。

在美國,一個掙扎在貧困線上的人每天可以在食物上花4.91美元,而在中國,他們需要1美元來購買足夠的饅頭。日本人一天會花4.84美元用來吃,而印度人一天的伙食費只有60美分。在尼泊爾,45美分的貧困線標準可以買兩打西紅柿,而在法國,一個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一天可以為果腹花掉7.68美元。10美元對于馬來西亞人來說也許是筆小小的巨款,但這僅是瑞士的貧困線。

“記錄當時當?shù)卣诎l(fā)生的貧困”

計劃開始于2010年11月,到2011年底結束時,他們走過了五大洲共16個國家。

每到一個地方,林惠儀都會收集該國政府公布的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了解當?shù)刎毨е笖?shù)。穿梭在一層層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并不像看起來那么容易,因為最終的數(shù)字還要取決于對當?shù)刎毨袨榈膶嶋H調查。

比如在2011年剛開始了解中國時,他們發(fā)現(xiàn)了3種差距不小的不同貧困線標準:其一是政府制定的3.3元人民幣(編者注:中國貧困線標準在2011年11月29日進行了調整,中央決定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人民幣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即人均每天約6.3元),按這個數(shù)字,中國約有2%的人口,即2000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若按照世界銀行發(fā)展中國家通用的兩美元標準,中國有4億貧困人口;第三個則來自中國的非營利組織統(tǒng)計。為衡量它們各自的優(yōu)缺點,林惠儀很是費了一番功夫。通常,她需要約一周時間來研究一個國家。

一旦林惠儀找到了這個數(shù)字,接下來就是趙峰的工作了。

白天,他拍廣告片賺錢,到晚上就帶錢去當?shù)氐钠絻r菜市場買菜,還要進行精心的討價還價,確保找到最便宜的商品來源。當然,他還要通過網(wǎng)絡查找和實地詢問,了解當?shù)厝顺3缘氖澄;氐劫e館后,他將每種食物在當?shù)貓蠹埳暇拇a放,用單幅照片分別記錄。

對趙峰來說,在當?shù)貓蠹埳吓臄z食物,首先是“有趣”,然后才是“實用的理由”。一來希望“記錄當時當?shù)卣诎l(fā)生的貧困”,二來觀者可以通過識別報紙上的文本,獲得明確的地點提示。

拍攝的食物并不僅限于主食,盡管大多數(shù)窮人依靠它們維持生命。但趙峰夫婦告訴BBC,窮人像其他人一樣,有同樣的口腹之欲。當收入增加時,他們并不一定會把錢花在更多的卡路里上,而是選擇吃得更好。

沒錯,大多數(shù)窮人都無法離開大米、谷物或土豆這些必不可少的糧食,但時不時地,他們也想吃點肉和蔬菜,或者別的好東西,比如甜點或糖果。而這些,構成了“貧困線”照片最終呈現(xiàn)出的樣子。在法國,他甚至拍了一小塊鵝肝,在中國,他則拍了肯德基的蛋撻。

對普通老百姓而言,貧困線是寫在紙上的東西,但它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人們的餐桌內容,政府也往往基于這條標準,制定政策和提供援助。

印度人會爭論這個標準是否過低,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能否僅依靠這點能量生存下來。

在中國,每人每天3.3元人民幣的標準,看起來也低得驚人,在外面買杯咖啡,都要花這個數(shù)字的至少3倍。

但來到日本,拿著近5美元的伙食費,可選擇的食物依然寥寥,而且這些錢能買到的綠色蔬菜,比中國3.3元人民幣買到的還要少。

澳大利亞的窮人一天能買幾十塊巧克力,但對于巴西的窮人,這是絕對的奢侈品。

在不同國家,食物花銷有巨大差距。趙峰夫婦并不試圖橫向比較不同國家的貧困線,因為這沒什么意義。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lián)系刪除或協(xié)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wǎng)"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