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藏餐
這是貢嘎那邊一位喇嘛帶我們?nèi)サ牟夭蛷d,就在拉薩廚房一拐彎、藏醫(yī)院隔壁。樓下只是門臉,樓上才是狹長的用餐區(qū)。究其口味無甚突出,可喇嘛告訴我,他們藏人很喜歡光顧這家店,我想可能因為這里提供價廉物美藏式套餐的緣故。另外,酸羅卜炒肉末味道也不錯。
“拉影”側(cè)邊的烤肉串
“拉影”位于宇拓路和青年路(朵森格路)的交界處,Namaste在宇拓路這側(cè),轉(zhuǎn)到青年路那側(cè),走不了幾米,便有幾家燒烤店一字排開。我曾聽好幾位當?shù)厍嗄隉崆橥扑]這里的羊肉串,和小呂一家家試過去,的確不錯,外焦里嫩,有嚼勁又不費牙口。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以我的口味稍咸了一點。
迎賓館對面巷子里的烤羊蹄
說起烤羊蹄,很多來過拉薩的人都要流口水。尤其宇拓路一直往前,拉薩政府接待賓館“迎賓館”對面小巷子里藏著、寧夏人經(jīng)營的這家無名小店,實在讓人魂牽夢縈。我和小呂在拉薩的晚飯幾乎是在烤串和金餃園之間花插解決,“拉影”側(cè)邊的燒烤店,烤串不錯,烤羊蹄差點。我們一般先在“拉影”消滅烤串,接著來迎賓館對面這家“再戰(zhàn)”烤羊蹄,還有烤饃,麻辣脆香,點多少都被我們一搶而空。
青年路的串串香
拉薩一小斜對面的巷子里,有家四川人經(jīng)營的“串串香”,就是那種我特別喜歡超級狹窄超級油膩超級破舊但超級好吃的“老字號”,之所以加引號,是因為這些“老字號”都是人民群眾自發(fā)評選出來、自覺自愿口口相傳累積的名聲,沒有任何“官方背景”因而更令人信服。作為一個四川人,我覺得青年路這家串串香其實就是成都的“冒菜”,口味對我而言重了點,可拉薩的年輕人說,還不夠辣!
德吉路的“串串王”
說到串串香,青年路這家只是“小打小鬧”,要想真正饕餮,得去拉薩新城、德吉路的“串串王”,這家店牛到半夜一點去還需在外等位的程度,生意之紅火可見一斑。成都兩毛錢一串到這里變成四毛錢一串,可只要口味地道,照樣賓客盈門。別看正宗川味,“裙下之臣”可遍布大江南北,其中,尤以風(fēng)轉(zhuǎn)咖啡的阿剛最為“死忠”,作為一名香港同胞,對“串串王”的青睞足以令四川人汗顏,許多人都有凌晨一兩點被阿剛拉去“串串王”宵夜的經(jīng)歷。
酸奶坊
布達拉宮一側(cè)的酸奶坊,門臉挺小招牌巨大,遠遠就能望見,隨之遠播,是它的名聲,甚至連瑪吉阿米的服務(wù)員都一本正經(jīng)向我推薦酸奶坊的酸奶。與其說這里以牦牛酸奶聞名,不如說這里以“酸奶文化”著稱。沒錯,只要敢于沾邊“文化”,不鬧出點動靜怎可罷休。酸奶坊的老板是位外地人,我想他當初設(shè)計經(jīng)營思路時一定頗費了番腦筋,因為酸奶在藏區(qū)不算什么稀罕物,除了市場上的零賣,每家餐廳都有自釀,食物中的“配角”要委以“挑大梁”的重任,不在其中做點文章,萬萬不能。酸奶坊開發(fā)了許多新品種,除了原味酸奶,還大膽添加諸如黑芝麻、人參果、花生醬等、原先跟酸奶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輔料,挑戰(zhàn)著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并一一取上既夸張又俏皮的名字。酸奶坊果然火了,火就火在這份創(chuàng)意。當然,店內(nèi)用老式信紙訂成的厚厚留言本也功不可沒,冠以“心情日記”之名,鼓勵你喝著酸奶抒發(fā)心中塊壘激情,在酸奶坊抒發(fā),豈有不感慨這里酸奶好喝之理?酸奶坊的“酸奶文化”由此光大、聲名越發(fā)遠播。
新城美食
搜索范圍一旦擴大到新城,拉薩的美食可多了去了。德吉路一帶、太陽島、天海夜市,都是拉薩著名的美食區(qū)。什么沸騰魚、盆盆菜、朝天椒、小天鵝、香辣蝦……內(nèi)地流行什么,拉薩很快便能尋到蹤跡。太陽島還有一家“人民公社”,以吃菌為特色,在拉薩可算“奢侈”享受了。
小吃
小吃最反映人口組成和遷徙的足跡。具體到拉薩,四川小吃沒得說,隨處可見;不可忽略還有一股“西北風(fēng)”,尤其沖賽康老市場一帶,散落著許多涼皮攤,多由穆斯林經(jīng)營,好這口的游客有福了。這里要特別介紹布達拉宮廣場白塔西面、建行旁邊,號稱絕無分店的老涼粉店,涼粉好吃。除此之外,拉薩人還特別喜歡炸土豆,無論條狀、塊狀、還是薯片那樣的薄脆,都深受男女老幼的喜愛。小昭寺路上有家炸土豆,特別松脆,我和小呂常打包回來當茶點。土豆的烹飪方式除了煎炸,還有蒸煮,無論白水煮的“初級階段”還是牦牛骨湯的“高級階段”,都要加一種特別植物做香料,藏族人專門用來煮土豆的,菜市場有賣;另外還有咖喱味,明顯是受喜馬拉雅山麓的“鄰居”尼泊爾、印度的影響。這些煮好的土豆裝在背篼里沿街售賣,芳香四溢,很是誘人。
零食
這一條按說不合“美食地圖”的主旨,忍不住添加一筆出于為咱女同胞造福的“私心”。來到拉薩,你很快會與內(nèi)地罕見的一樣“新生事物”——奶凍——遭遇,奶凍類似酸奶,又比酸奶粘稠,呈果凍狀。市面上奶凍的牌子繁多,一番“神農(nóng)嘗百草”的比較之后,我決定給“康元”牌奶凍戴上“后冠”。可惜這“康元”牌不太普及,滿大街都是“雪頓”、“青海老酸奶”的身影。是曲高和寡,還是味蕾有異?請將去拉薩的朋友們幫我做個口味驗證。另一個重要“心得”關(guān)乎炒貨,北京中路郵局右拐,往宗角祿康公園方向走兩百米左右,你會發(fā)現(xiàn)一家炒貨店,據(jù)說拉薩的大小炒貨攤都在這家進貨,價格優(yōu)惠還在其次,光蒜蓉花生和蒸汽花生兩樣的美味,就值得我每每冒著焦陽、長途跋涉一趟。
茶館
除了餐館,藏民飲食系統(tǒng)另一側(cè)重就是遍布大街小巷的各類茶館了。茶館不光賣茶,還賣包子、藏面等小吃,兼顧小吃店的功能。除了傳統(tǒng)酥油茶,茶館里更普遍售賣是甜茶。甜茶適合多數(shù)人的口味,這種英國人傳到印度又傳來西藏的喝茶方式落地生根,不但被藏民接受,還成為生活習(xí)俗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得不讓人驚嘆藏族接受新事物的開放心態(tài)。開放的同時保留原有,充分體現(xiàn)自信因而落落大方的文化心理——現(xiàn)代西藏,“內(nèi)外”交替、融合,形成的此類“新民俗”比比皆是。幾乎人人都有自己的“心水”茶館。倉姑寺、老光明固然有名,革命茶館也人氣十足,巷子里的無名茶館勝在親切方便,還有布達拉宮旁邊的“山洞茶館”,顧名思義,就設(shè)在與宮體建筑相連的山洞內(nèi),陰涼但不太通風(fēng),里面散發(fā)著濃郁的酥油味……每個茶館都各具特色,任君選擇。(文圖/熊菂)
(云南房網(wǎng)為《云觀察》唯一授權(quán)發(fā)布網(wǎng)站,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轉(zhuǎn)帖,否則后果自負。
本站轉(zhuǎn)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quán)異議,請在3個月內(nèi)與本站聯(lián)系刪除或協(xié)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wǎng)"的文章未經(jīng)本站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爆料、授權(quán):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